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1 / 2)





  老张瞪了他一眼:“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当我不知道?”他迟疑片刻,继续说,“但是这个案子,女尸脚腕上的,尼龙绳挂铁桶而造成的一圈淤痕,却像是死后造成的。”

  宋书明惊讶:“你是说,有人在受害人死后才把铁桶挂在她脚腕上?”

  老张点点头:“目前看来,很有这个可能。”

  宋书明这才意识到案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他接过案宗仔细查看,现场的确如老李所讲,干干净净。9楼的高度和宽度40厘米的窗户,几乎可以排除由窗户入侵的可能性。

  大门门锁恰好是市政旧小区改造工程刚刚替换的c级锁,被由内反锁起来,没有损坏和入侵的迹象。可惜小区老旧,只大门口有监控录像,只保存一周,刑侦正在努力恢复,可即便恢复了,应该也难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而且,最关键的证据是尸体本身。自杀案件很可能是被基层民众误解最深的案件,但对于宋书明他们这些刑警来说,鉴定自杀案件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几乎不可能错判的程度。

  受害人敬喆身上没有抵抗伤,体内没有中毒迹象,死因是上吊所致窒息,基本上杜绝了他杀再伪造现场的可能性。

  可是老张又认为,尸体脚腕上的一圈淤痕,是死后被挂上铁桶导致的。那么,是有人在敬喆死后进过她的房间,在她的脚上挂了铁桶吗?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个人又是怎么做到反锁房门的?有钥匙吗?

  又或者敬喆确实是他杀,而凶手通过刑侦难以鉴别的手段,比如用枪或刀威胁,伪造了受害人自杀的迷魂阵,又在她上吊之后,给她脚上挂了一个铁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再或者,这根本就是老张的误判?

  “死因鉴定先暂缓,我觉得,最好还是按刑案勘察一遍现场。”宋书明稳妥起见,打算亲自去一趟。

  老李表示赞同:“我也这么认为。你该去现场看看,这个案子,直觉上就是有一些不对。”

  死者所住小区是80年代末的旧小区,两梯12户,4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偏多。宋书明到达的时候,恰好赶上发现尸体的邻居小龚搬家。

  宋书明上前搭话,小龚年约二十,时隔多日,面上仍带凄凄神色,回忆当日情形,两手不由自主颤抖:“我怎样都想不到她会自杀。”

  宋书明温言安慰:“你们平时很亲近吗?”

  小龚摇头:“也不算太熟,做邻居了一年多,平时互相帮忙拿个快递。她平时为人开朗大方,真的想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以为自己感冒好了,哪知道昨天开始急转而下,严重了好多。

  于是今天白天体力不支,只好放任女儿午觉睡到下午4点半。

  于是晚上吃了恶果。她创了新纪录,晚上11点才睡...

  第37章 旧事

  宋书明第二天就见到了提出丰厚报酬让他无法拒绝的委托人敬阿姨。

  很出乎他意料,敬阿姨完全不似一般悲痛欲绝的家属。她穿一件长款灰色外套,里面一条羊毛黑裙,头发一丝不苟梳得整齐,人虽瘦削却极精神。

  她端端正正往椅子上一坐,一点异样也没有,宋书明乍一见她,还以为是家属委托的律师。

  可她一开口,波澜不惊的语气中隐隐透着失独老人的歇斯底里。宋书明与她告知案情,她低眉顺眼听着,也不反驳什么,等宋书明说完了,却斩钉截铁放出一句话:“我女儿是被人害死的。我知道凶手是谁。”

  宋书明吃一惊,拿眼去扫老李,之前老李可没提过家属有怀疑的嫌疑人啊。老李看到宋书明的表情,抿了唇角,微微摇摇头,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敬阿姨接着说:“我二十四年前,就知道。”

  敬阿姨说的,是她年轻时一桩旧案。

  那时她刚结婚不久,和丈夫感情尚可。她在东郊的纺织城里做女工,丈夫在厂里做司机,收入还算体面。

  她和厂里当时的员工一样,结婚之后搬进了丈夫的单身宿舍,一间二十平米的大卧室,摆上个白色大衣柜,贴上两个红喜字,买两个洗脸盆,再在单身宿舍楼道里支一个蜂窝煤炉子炒菜,这就算是成了家。

  她家隔壁也是一对小夫妻,男的是纺织厂的会计,女的跟她一样,是流水线上的女工。两人结婚早一些,女儿已经两岁多,可夫妻两个关系十分紧张,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有时隔壁传来砸东西打骂声夹杂着幼儿惊恐的哭叫,她于心不忍就过去敲门,能劝慰就劝慰,不能劝慰的时候就把孩子抱走,带回自己家里来哄着。

  二十四年前的大年初一,隔壁的小夫妻从年三十晚上就开始吵架,隐隐约约似乎是因为婆家待孙女不及妯娌家的孙子亲热,做母亲的心中不满,不愿意回婆家过年。

  两人整整吵了一晚上,就连零点鞭炮声都没把他们的叫骂盖过去。

  敬阿姨忍耐了一整晚,到凌晨实在不愿再听下去,从床上爬起来披衣服,想去隔壁劝解一番。

  丈夫却拽住她,把她拉回来,说:“别人家的家事,你不要掺和。”又唾那隔壁的小媳妇,“生个赔钱货还有脸叫嚷!婊子养的!”

  敬阿姨隐隐心惊,莫名有些兔死狐悲的凄凉感。好在没过多久,隔壁男的怒极摔门而去,叫骂声变作女人的悲鸣,又渐渐停止了。临近清晨,敬阿姨也终于迷迷糊糊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厂里组织新春联欢团拜。敬阿姨10点多的时候出家门,到了会场才发现隔壁的小媳妇没有来。

  她也没有多想,吃过了团拜菜,还拎了一兜苹果,开开心心回到家。丈夫出车还没有回来,她坐在床上靠着枕头,有一搭没一搭的打毛衣。

  北方冬天下午四点多,天色已经渐渐灰暗,她把床头的灯打开,灯光照着她的身影,印在墙上歪歪扭扭,像鬼影一般。

  周遭不算寂静,窗外还常有孩子们甩炮玩,火柴盒大小一盒炮仗,里面一条条的小炸炮,在盒边一擦,再远远甩出去,发出砰的一声响。

  敬阿姨听着砰砰砰的声音,心里慢慢慢慢腾起一种感觉,仿佛耳边并不止炮仗的砰砰声,似乎还有什么在砰砰作响。

  她停下手中动作,竖起耳朵细细聆听,半响才发觉似乎是隔壁墙面传来一声声咚咚的闷响,像是隔壁的小媳妇在案板上剁肉。

  她心下稍定,将灯光调亮一些,继续打着毛衣。晚上六点多,她听到走道里有男人的皮鞋声,以为是自己丈夫回来了。

  她兴冲冲拉开门一看,才发觉是隔壁的男人从婆家回来,手里还拎了不大不小一个塑料袋,见她迎出来,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似是知道被人听了吵架的壁角。

  敬阿姨笑笑,问:“回来啦?下午你媳妇剁肉呢,肯定给你包了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