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章(1 / 2)





  商之望了她片刻,扬手拿下银色面具。烛光下的容貌轩华灼灼,俊美之极。

  裴萦目光流连于他的五官间,倒不复之前的紧张,只黯然了双目,轻声道:“我记得你……你果然是独孤玄度的儿子。”

  商之道:“当年逃亡在济水之上,多谢郡主相救之恩。”

  “这就是你这些年关心我身体的缘由吗?”裴萦目光有些凄凉,“因为当年我为了你失足掉入江水,落下这个病根,所以你关心我,只是为了报救命之恩?”

  商之不语,似是默认。

  裴萦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又问:“既是记得恩情,为何先前又向姑母请辞婚约?走之前说是北疆战乱,不一定能回来。如今回来了,婚约还算数么?”这些话她说得一气呵成,抛却了女儿家的羞涩娇弱,问得大胆而又勇敢。双眸于苍白的面容间熠熠光闪,一刹那散发着宝石般异彩和美丽。

  商之从未料到病弱娇柔的她还有这样的一面,愣了愣,方低声道:“抱歉,郡主。”

  裴萦一直盯着他,没有丝毫怯怕和后退。但待他的话一出口,她的目光便瞬间暗下去,低垂了头,轻笑:“是因为我姓裴吗?是因为我不但是你的恩人,更是你的仇人,对不对?”

  “不仅因为这个。”

  “还因为什么?”裴萦冷笑抬头,“因为你的心中已有了喜欢的人?”

  商之张了张口,还未回答,忽听楼外脚步声嘈杂,透过殷红的窗纱,已可见夜色下火光明燎。湖风忽盛,将红绫吹开。商之伸手握住窗纱,望着楼下密集的火把,铀光冰凉的弓弩,轻轻一笑。

  裴行负手站于一众幽剑使之间,浅碧长袍,清俊如玉。

  “国卿大人,商之君,独孤尚!”他微笑,“当年的漏网之鱼,叛臣逆子,终不逃今日。”

  商之闻言无动于衷,只是回眸,注视着裴萦。

  裴萦面容惨淡,声色幽凉:“二叔说,唯有这样,你才能留在我身边。”

  “这便是我们的距离,”商之叹息,“虽是恩仇难解,却还是太过遥远。你不懂我,我亦无法靠近你。郡主今后好自为之,你当年救我一命,今日又存心再害我一次,算是扯平。”他按住窗棂,正待跃身下楼,却发觉腿脚一软,筋骨松散,气息闷滞于胸前,近乎窒息的难受。

  裴萦忙上前扶住他,颤声道:“你怎么样?”

  “龙涎香藏毒?”商之冷笑,迅速自腰间锦囊里取了药丸吞下,拂开裴萦的手,扶着墙壁,转身下楼。

  楼底靠近门边的幽剑使拿着绳索木枷上前,商之眸光一瞥,笑道:“裴相是要缚我么?”

  裴行道:“负罪之人自要按法问罪。”

  “是么?”商之笑意无谓,悠然望着远方沿湖岸迅疾而来的一对人马,缓声道,“怕是陛下却不这么认为。”

  裴行见他面色有异,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不禁扬了扬唇。飘摇的火光下,他嘴角的那丝笑意显得异常地阴凉刻骨。“本相早该料到,商之君怎会这般束手就擒?”裴行转目望向商之,夜色深远,将他的眸色亦映出幽深无底的黑暗。

  夜风中商之黑袍飞动,脸色从容。不过须臾,湖岸边的人马已匆匆赶来楼前。为首的是个年轻将军,紫衣铠甲,英气勃勃,双目顾盼飞扬,扫过在场诸人,最后落于裴行身上,含笑上前:“车邪见过丞相。”

  裴行面容无澜:“将军不好好守卫禁宫,来此处乡野有何贵干?”

  谢澈自怀里取出明黄卷帛,肃容道:“陛下有命,让车邪前来迎商之君回朝。此乃陛下旨意,丞相可要过目?”

  “不必,”裴行一甩衣袖,“人在那里,带走便是。”

  谢澈望向商之,商之一笑,整了整衣袍,对裴行揖手道:“商之前来闻喜,除却探望郡主,还有一事想请教裴相。”

  “何事?”

  商之抬目,慢慢道:“此事话长,怕是要从十四年前的安风津之战说起。”

  湖风湿寒,夜凉起雾,裴行的面容僵冷一瞬,清俊的眉宇间忽起峥嵘锋芒,良久,才从商之脸上挪开目光,转身向湖边桃林走去。

  “请商之君移步一谈。”

  作者有话要说:

  ☆、空山犹在,暗换年华

  桃林深处,曲道悠长,直通向一座山间幽谷。

  山头冷月斜照,山下青松成荫。恰是新雨过后,微风清凉,湿润的泥石间,碧草初生。峭岩上更有一脉净泉冰澈,在月华下漾起银碎水光,环绕起一拢翠竹、两间茅舍――早料到谷中别有天地,却不知是如眼前温润静美的惊人夜色,竟一反先前剑拔弩张的对峙,如瞬间斗转星移,突兀之极。

  说是客随主便,商之在入谷之前,还是驻足停了一刻。

  裴行在黯冷的山阴间静静回眸:“鲜卑主公面对千军万马尚不知变色,难道在裴某这座山谷前,倒有退缩了?”

  商之淡然道:“裴相见笑。便是洪水猛兽、千军万马,其实又怎及裴相千分之一的难测?”话虽如此,黑衣飘行于狭道盛风下,依旧潇洒入谷。

  谷中寂静,风声过耳,传来一阵竹叶沙沙声。商之目光流盼,于掩映茅舍前的修竹林间略微停留,见到飘忽人影拂动翠竿,不由一笑:“原来山中还有人。”

  “不碍事的闲人,”裴行端坐于泉边岩上,撩袍掸袖间,意态一如既往的清贵雍华,“商之君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是,”商之于松荫下转身,开门见山道,“敢问裴相,可知当年裴氏于安风津惨败的真相?”

  裴行侧首,目光藏于暗色深处,漫不经心道:“两军相对,势必会有战败的一方,商之君以为还有什么真相?”

  “裴相心知肚明,”商之不愿兜绕圈子,直截了当道,“安风津之战即便是败,本也不该落得那样的惨烈,裴氏一门除裴伦将军外,父子兄弟有去无回。那一战,东朝统帅为大将军郗峤之,他是裴氏十六前叛逃北朝之前、司徒裴道熙于东朝为臣时的亲传徒弟。师徒相对,纵是两国纷争、利益分途,也不该是裴氏一门几乎全部魂归怒江的结果。再者,以尚熟悉的郗峤之,若非特殊状况,绝不会如此狠心,亲手将曾有师徒恩义的人逼上绝路。”

  “你熟悉的郗峤之?”裴行悠悠一笑,“很是有理,倒确实提醒了本相。只是不知商之君指的特殊情况为何?”

  “有人从中挑拨离间,故意陷害。”

  “陷-害-?”

  裴行稳坐岩上的身体终于微微一挣,似在某种束缚下竭力抑制的艰难――碧色长袍勾勒出的身姿因此显得愈发瘦长,在月光下投没于身侧流动的山泉,水面上顿时似萦绕而起孤烟雾瘴,缕缕成团,寡淡,却又弥远――正如他此刻望向商之的目光,风清云淡间却有着异常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