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章东晋第一人(1 / 2)





  司马绍继位之后,王敦再次举兵攻打京师。

  这时的王敦开始有病,王导不管王敦死没死,率子弟们发哀,说王敦已死。

  众人听闻,以为王敦死了,都有讨伐钱凤叛贼之志。

  晋明帝讨伐王敦,便给王导调兵的节符,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

  这一点,说明皇帝对王导是十足的信任。

  后来,王敦之祸平息之后,王导进封始兴郡公,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如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司马绍年轻有为,而王导又善于治国。他们俩个联手的话,晋朝会很快走向兴盛。

  可惜,司马绍二十七岁,只做了三年皇帝就死了。

  他死前,遗诏王导和庾亮,共辅幼主,是为晋成帝。

  这个庾亮是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的哥哥,也就是国舅了。

  司马绍这样的安排,要是庾亮和王导是同一路人,那就没什么,要是不同一路人,内乱就此而起。

  事实上,庾亮和王导果然不是同一路人。他一上台,就开始排挤王导。

  王导面对庾亮的排挤,他完全可以用实力反击,但是,他没有,他采取了忍让的策略,避让庾亮,也避免的朝廷的内斗。

  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做,国家才会有凝聚力,外敌就不能乘乱而入。

  不过,王导也不是什么都忍让,在大是大非,国家大决策上,不能做的,他寸步不让。

  庾亮想着让自己权力更大,于是,要征历阳内史苏峻入朝,任命为司马。实际上,就是要剥夺他手上的权力。

  王导赶紧劝阻了,说:“苏峻奸诈多疑,必定不肯奉诏前来。山川原野中,可以躲藏毒虫猛兽,苏峻在外,还不至于马上发难,应暂时包容不惊动他为好!”

  庾亮哪里听他的?只想着拥有绝对大权,当下执意要征苏峻入朝。

  他这样一逼苏峻,苏峻只能铤而走险,带兵杀往京师了!

  庾亮平时牛叉轰轰,想灭谁就灭谁,连王导都是他想整就整,内心膨胀得像个大气球。哪里知道苏峻一来,一下子戳破了他的气球,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个求!

  他面对苏峻的人马,六军败绩,赶紧逃跑到寻阳去了。

  王导的做法和他不一样,他是:入宫侍帝。

  就是去保护皇帝了!

  疾风知劲草,世乱见忠臣!

  在这危急时刻,王导想着的是皇帝,真是忠臣!

  苏峻攻进京师,认为王导德望极高,不敢加害,当下任命他仍为本官,居自己之右。

  苏峻得势之下,便逼皇帝迁都石头城,王导坚决反对。但是,苏峻比王敦还难说话,在皇帝面前都可以肆无忌惮。

  这一下,谁也拿他没办法,只得从建康搬到了石头城去了。

  王导见苏峻出牌这样不按规则,知道自己都会有不测之祸。

  这时,路永、匡术、贾宁这些苏峻的帮凶,当然是要王导死,只有这些人死了,他们才能往上爬,当下劝说苏峻杀了王导,同时尽诛大臣,树立自己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