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8章(1 / 2)





  ☆、第四十三章 任何刻骨,无一铭心

  池乔期从手术室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开始泛白。

  走出来,不道喜,也不报忧。冲着简言左,抿着嘴,皱着眉,声音委屈,“饿了。”

  简言左把手递过去,“走,带你吃饭。”

  不过,一向万能的简言左也有觉得无奈的时候。这是个非常普通平常的边远县城,凌晨五六点的街道上,没有任何一家餐馆或者商店是营业的。体感零下十到二十度的室外,越走越觉得僵。

  池乔期站了几个小时的手术台,已经觉得累,身体越发的倾向简言左。

  他们穿过很多条小巷,在池乔期几乎坚持不住的时候,终于看见一个亮灯的人家。

  那天,在池乔期以后的记忆中,是她觉得最狼狈却最温暖的一餐饭。

  那家的主人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男主人在煤矿上班,每天三班,六点十四点二十二点,那天是早班,六点需要到单位。女主人送他出门,正巧遇见已经手脚冻僵的池乔期和简言左。

  进了门,一搪瓷缸子的热水灌下去,池乔期的手指才觉得回温。

  招待他们的,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酸菜面。

  东北的平常人家都有酸菜缸,尤其在冬天,伸手进去捞一棵酸菜,拎到水管下冲洗干净,在砧板上剁碎,热锅下上大块的五花肉,稍一出油,将酸菜倒进去,加水一焖。

  另一个灶,倒水烧热,轧好的面条下到锅里。待这边捞起面来,浇上热腾腾的酸菜猪肉浇头。

  上桌后再切一盘自家灌制的风干肠,吃的酣畅且饱足。

  或许在这样淳朴而善良的小城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简单。在外这么多年,池乔期鲜少有这样踏实的感觉。尤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这样的不拘束,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归属感。

  女主人执意不收这餐饭的报酬,无论多寡。很朴实的言语,虽是拒绝,仍让人心生温暖。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纯净的感情,有彼此的信任,有肯帮助别人的心。

  池乔期和简言左原路返回医院,手术室的灯刚刚熄灭。

  因为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平的确有限,池乔期和院方一致建议等病人恢复意识后,转到条件稍好的医院继续观察比较妥当。

  虽然经济受困,但家属仍是坚持听取院方的意见,并委托院方帮忙办理转院手续。

  这一切安排好,池乔期再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便在病人家属道谢后准备离开。

  转身,碰见刚刚火车上那个医生。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池乔期读出了对面那双眼睛包含着的许多层意思,有歉意,有感激,还有面临她时的愧疚。

  池乔期没有等对方先开口,而是主动把手伸了出去。

  握手间,一切话语都不必再说。

  池乔期道别后才发现,刚刚还在身边的简言左,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去了病房,正在门外跟一个小女孩说着什么。

  池乔期走上去,隐隐的听见女孩在复述一串数字。很简单的六位数,却貌似没什么关联。

  复述完毕,两个人就非常愉快的说了再见。

  池乔期有些莫名,路上还就这件事专门问过简言左。

  简言左没有解释,只是抿起嘴角,非常愉悦的说了一句,“秘密。”

  一个只有使用那串数字才可以解开的,关于藏在小女孩上衣口袋里某张卡片的秘密。

  几经颠簸,简言左和池乔期终于找到纸条上写的村子。

  只是,打听了好几个人,都没有人知道一个叫曾淮初的人。

  池乔期开始怀疑叶策得到信息的真实性。

  不过很快,等池乔期稍加描述,就有人表示认识,“你说的是曾医生吧?”

  应该是。在这样一个不大的村子,曾姓也不算多见,再加上职业似乎也吻合。

  于是池乔期问道,“她现在在哪儿?”

  沿着路一直走下去,拐角,就是曾淮初的家。不等进门,就能闻到很浓厚的药香味。

  院子里,雪已清扫干净,露着一尘不染的青砖。整个气氛,倒显得比简老爷子的老宅还要清净。

  池乔期和简言左步上石阶,屋里恰好来看病的人离开。送他出来的人,面容姣好,长发轻挽,池乔期只一眼,就知道这是她要拜访的人。

  同样,曾淮初也是有着敏锐直觉的人,眼睛只从送走的人身上挪到池乔期脸上一秒钟,表情已经了然。只是,她却选择了无声。

  所以,池乔期主动说道,“我是代叶老师来的。”

  曾淮初是一个极懂生活的人,周围的环境虽然贫穷的有些破败,但她的心里自有山水。

  三盏明前茶,每一盏里二三十枚莲心,热水冲泡,新鲜碧绿,根根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