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前夫是四品第71节(1 / 2)





  皇帝咳嗽了几声,门口的贴身太监始终听着里间的动静,斟酌情势,终于小碎步走了进来。

  大太监轻轻地替皇帝抚捶着背,一边说道:“皇上,怎么好好地又动怒呢?先前日夜盼着小王爷进京,每日总要念叨个五六遍的,如今总算见了人,该高兴才是呐。”

  说着又看赵襄敏:“小王爷,可别一见了面儿就惹皇上不痛快,皇上可是打心里疼您的。”

  皇帝深深呼吸,一摆手。

  太监后退数步,隐入角落。

  赵襄敏垂头道:“皇上请保重龙体。”

  “朕看你是不想朕好,”皇帝望着面前跪倒的少年,虽然是跪着的姿势,身形仍旧如剑似的轩直挺拔,皇帝道:“倘若你真的要‘急流勇退’也罢了,如今你说你要为了一个女人如此,你把魏王府的颜面跟荣耀丢到哪儿去了?”

  赵襄敏道:“其实跟她无关,只是臣自己想通了罢了。”

  “当真跟她无关?”

  赵襄敏道:“要进要退,毕竟还是臣自己做主,她,不过是臣选择的归宿而已。”

  “归宿?”皇帝满脸的匪夷所思:“朕看你是真的失心疯了,你若真的要什么‘归宿’,你只要说一声,朕倾尽举国之力,也替你找一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可心之人,如今你千挑万选,却挑了那样一个?”

  “皇上的隆恩,臣自然明白,”赵襄敏却正色道:“然而天下之大,唯有她,是救过我性命之人。”

  皇帝拧着眉,一挥衣袖:“你不用跟朕说这个,她救了你的命,那就多赏赐她些金银财宝,绸缎良田,甚至是爵位,甚至连她想要什么,朕都可以成全。可是你,敏儿,你是大启的魏王,你不是什么、什么弱女子,被人救了就得以身相许!至于那个……言双凤,她也要不起!”

  弱女子以身相许这种话,好像言双凤也说过。

  虽然情形不对,赵襄敏还是忍不住挑了挑唇。

  皇帝敏锐地看到了这点笑意:“你、你觉着朕说的不对?”

  赵襄敏道:“臣不敢。”

  皇帝愤然地瞪着面前沉静如水的少年,倘若赵襄敏跟自己据理力争,言辞激烈,那或许还有转圜,可是他偏偏这样的平静,就仿佛天压下来,他也仍自岿然不动,也就是说,在开口之前,他已经千思万想,打定了主意。

  皇帝一时不知要从何说起,而此刻,殿外却传来数声鼓响,那是早朝的鼓声,文武百官都已经列队妥当。

  皇帝抬眸往外看了眼,夜色沉沉,终于他道:“罢了,等早朝过后,朕再跟你细说此事。”

  说了这句,皇帝起身,走了两步却又说道:“你总该知道那言双凤是个下堂之人,今日朝堂上,还有他的……”

  赵襄敏缓缓道:“是兵部侍郎方守恒。臣知道。”

  皇帝的嘴张了张,又慢慢合上:“你既然都知道,竟还……”

  赵襄敏没等他说完便道:“既然是已经和离,便是再娶再嫁,各不相干,也无伤君臣之伦。”

  皇帝一口气上不来,又咳嗽了出声,他拢着唇看向旁边的小魏王,似真似假地:“好啊,原来你已经想到嫁娶了?你总不会真想要那样一个人当你的王妃吧?”

  这次,小魏王没有沉默,也没有再说“臣不敢”。

  赵襄敏抬头,正大光明地说道:“若皇上肯为臣赐婚,那就再好不过了。”

  皇帝的眼前一黑。

  第61章

  皇帝难得一见地迟了早朝的时辰, 朝堂上的气氛也隐隐地透着怪异。

  文武百官们都是些堪比人精的,当然不会毫无察觉,很快, 众人发现这一切的不对劲,都来源于一个人。

  那就是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京了的魏王殿下。

  龙城那边的战报才传到京城不足三天,百姓们放炮竹的响声仍在耳畔,大家都以为小魏王如今才刚启程,或者是人在半路,没想到睡了一觉,那传说中的人物已经赫然在眼前了。

  此时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不像是喜悦, 可这显然不该是因为小魏王的突然回京。

  而堪比老狐狸的朝臣们就算绞尽脑汁, 也想不出到底是个什么原因,才会让从来是老谋深算城府最深的皇帝也破了功。

  最让人诧异的是,皇帝对于龙城之战的功绩只寥寥几句, 并没有想要封赏赵襄敏的意思。

  如此反常的举动,让百官们禁不住生出一个猜测:到底是小魏王做错了什么事而惹怒了皇帝呢,还是有什么“功高震主”之类的缘故在内。

  不过,不常回京的小魏王,倒还是一如往常,虽然年轻,却已经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冷情之人, 再加上他生得出色,那冷肃之中更多了几分天生的清贵自矜, 让人忍不住想去注视, 可又觉着多看几眼都是亵渎。

  早朝上, 除了二皇子陈王称病未到, 晋王赵兴良跟齐王赵嘉轩都在场,晋王难得地少言寡语,站在齐王身侧,怕冷似的锁着肩头,脖子上还围着个毛茸茸地兔毛围领,别说脖子,把他半边脸腮都遮住了。

  齐王赵嘉轩却不住地凝眸注视着对面的小魏王,先前魏王说起龙城战事的时候,他便频频点头,面露激赏之态。

  赵嘉轩本来想赞扬小魏王几句,可皇帝却一反常态、并没有格外的说什么赞赏的话,齐王察言观色,终于还是把舌尖上滚动的那些话先压下了。

  议过龙城战事之后,群臣们陆续出列,各自奏本,倒也没有什么大事。

  只有一件引人注意,竟是御史台的验官弹劾太仆寺曹家,说是曹家无端残害长媳,几乎致死,建议彻查此事。

  太仆寺本就不是个起眼的地方,曹寺丞家更是无足轻重,连上朝都没资格,这种事居然也拿在早朝上说,似乎有点小题大做。

  但言官弹劾,本就不拘范围,只要是他们看不顺眼的,哪怕是市井中的杂事,也可能会提及。

  皇帝因为先前被赵襄敏所激,心不在焉,本来兴趣缺缺。

  此事若是放在昨日,他只怕是轻轻一挥手作罢而已,可这会儿细细一想,突地心血来潮。

  皇帝的目光先是掠过小魏王,又在群臣身上扫来扫去,终于落在一个人的面上,那就是兵部侍郎方守恒,对方半垂着眼皮,眉头微蹙,仿佛在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