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章(2 / 2)


  不过现在看来女儿答应了,这门亲事还是有可能的。

  赵香儿把饭菜端上桌以后,一家人坐在饭桌上,但大家都是味同嚼蜡,一点胃口也没有。

  “香儿,爹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这是你婆家给的一两银子的彩礼,你去婆家的时候带着吧,看看以后能不能用的到”,赵老汉吃到一半就把银子给了赵香儿。

  赵香儿看了一下,最后收起来了,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在待在家里也不合适了,而且宋家看起来也不是那种很和谐的家庭,说不定以后会怎样呢,带点银子起码心里不慌啊。

  李氏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听完后皱了皱眉头,随后也没人说什么。

  毕竟刘氏和宋山都是跟着他们两口子过日子的,本来因为这事就对李氏有些不满,现如今她愿意自掏腰包给宋恒娶妻也算是解决了宋恒的亲事了。

  李氏见状高兴不已,终于解决了,过不了多久也能给自己儿子娶妻了,到时候她也能抱孙子了,想到这里开心不已。

  宋恒以前见过赵香儿,他也知道她很勤快能干,娶她当媳妇他没意见。

  眼见宋恒都没有意见,本想说两句的宋山也不好说什么,这些年他也算尽力了,经常暗中偷偷照顾宋恒。

  转眼间就到十五了,这天一大早,赵香儿带着自己昨天收拾好的包袱就去了宋家。

  赵香儿的奶奶和婶婶听说后,有些震惊,没想到她们计划还没实行呢,赵香儿就嫁出去了,虽然对赵老汉有些怨言,但也不敢说什么。

  赵香儿是人家的闺女,父母健在呢,那里轮得到他们管了,在不要说赵老汉虽然经常嫌弃赵香儿姐妹几个,平日里没少说赔钱货,不过还是心疼女儿的,不然早就听陈氏的休了王氏了。

  要是让他知道了,估计家里也不安宁了,不管怎样那都是他的亲生女儿啊。

  赵香儿嫁过去后第二天一大早,李氏把家里人都叫出来了,说是现在宋恒已经成家了,大家在在一起生活,也说不过去了,是时候分家了,宋恒的大伯在一旁点头道,看来也是同意的。

  最后请了里正和村长过来主持分家。

  分家最后商议的结果就是让宋恒带着赵香儿住到以前家里的那个茅草屋里,宋家大伯和李氏给宋恒一次性补偿五两银子。

  四两银子就当是他们从宋恒手里买地的钱,一两银子算是修房子用的。

  现在秋收已经过了,她们今年送粮八十斤过去,也好让宋恒他们过冬用。

  说起来还是这个结果让李氏有点生气,她本来计划的是让他们住到那边去,然后一次性补偿他们二两银子就行了,地里的粮食今年给他们三十斤,饿不死就行了。

  宋恒开始听到这里也是紧皱眉头,如果真的这样分,他们的日子以后不定怎么过呢,更不要说他马上就要去县里读书,还得交束脩呢。

  毕竟他们两口子一个要读书,一个是女的根本种不了地,李氏就是这样说的,所以不想给他们分土地,宋恒也不想要地,折成银子是最好的。

  最后几人商议的结果就是把他们应得的两亩地折成了银子给他们,然后把今年过冬的粮食分给他们。

  李氏开始提的分家方法,里正和村长也不同意,认为这个分法对宋恒和赵香儿一点也不公平,毕竟三十斤粮食两个人吃,一个月都不够呢,怎么可能能熬过这个冬天呢。

  后来众人商议的那个村长和里正同意了,还让赵香儿在厨房里拿些锅碗瓢盆过去,被子什么也得带着,他们以后自己过日子了,该有的东西都得要有啊。

  说起来里正和村长害怕别人背后嚼他们舌根子的,说他们分家不公正,坏了他们的名声,那就太不值了。

  再说了古人分家本身就是平均分的,一人一份,如今虽说只有赵香儿和宋恒单独出去生活,可即便如此,差别也不能太大了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李氏虽然心疼不已,但想着这些年也占了不少便宜了,得到也不少了,索性就答应了,银子给了后,承诺今年也会送粮食过去的。

  她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就多给点糙米啊,土豆之类的,大米和面粉少给点就行了。

  宋恒想了想这些东西也差不多了够生活了,等他明年去县里读书肯定还是要银子的,等他放假的时候在做些活计,差不多也够读书生活了。

  后来两人收拾好后,就带着东西去村口的茅草屋了。

  赵香儿看了看总共也就一间屋子,一个厨房,还有一个茅房,不过院子还挺大的,能种菜,到时候在抱些小鸡圈起来养,生了蛋了,也能买钱。

  虽说没有分到地,但看着院里送来的八十斤粮食,今年差不多够吃了。

  她和宋恒把屋子收拾好后,就和宋恒一起把粮食什么的放在了厨房的地窖里。

  赵老汉从地里回来后听说了后,有些生气,要不是王氏拦着他就去找李氏了。

  哪有这么办事的,一成亲就分家,这不是早就计划好的吗?

  虽说把两亩地给折成了银子,还多给了一两银子修缮房子用,还送了点粮食过去。

  但是这也太过分了,明摆着不把两人放在眼里啊。。

  王氏说明天她带着东西到时候去看看女儿,看还差什么给添点什么,赵老汉说他也要去,毕竟说起来也是他的女儿,不能就这么被欺负了。

  他在家里怎么骂,怎么说都行,别人肯定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