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第92节(2 / 2)


  五娘最受不得别人的这种眼光,不免高声道:“哎,我这闺女啊好,不像儿子调皮,你不知道我家大姐儿二姐儿多听话多乖。我家大姐儿这一去女学,就得了头名,难为她还是那里年纪最小的呢。”

  这……就太欲盖弥彰了。

  大家都知道她分明是想生儿子,才拼命追生,现在却一个劲儿的说女儿如何好,生怕人家看轻了。

  还是妙娘打圆场:“可不是,我家倦哥儿就调皮,馨姐儿就文静些。”

  其实麟哥儿最贴心,虽然是男孩子,但是妙娘说什么他都听的很仔细,而且从不学舌,性子也是最文静的,反而馨姐儿调皮些。

  但是明明是这种大喜的场合,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出来反而不好看。

  韩氏也厚道的称是,还羡慕的对五娘道:“你家大姐儿我见过,真的是再贴心不过了。”

  大家都子啊缓颊,五娘却觉得委屈,她知道她们都在笑她生不出儿子来。所以一个个的好像面对自己人人都带着一股优越感,每个人所谓的对她好,其实焉知心底不在嘲笑她。

  可是如果是妙娘呢,她是过的舒心,易地而处,如果她没有生下倦哥儿麟哥儿呢,还不是和她一样。

  但看着韩氏这么多年一无所出,五娘又大为平衡。

  她转头又跟薛氏说话,当初妙娘她们丁忧回家后,安廷在京多亏五娘照顾,后来安廷娶妻后,薛氏和五娘常有往来,薛氏讷言,五娘嘴不停,一个听一个说,倒是相处的不错。

  她自觉掏心窝子的跟薛氏道:“安廷媳妇啊,你听我的,这女人呀,一定要生儿子才能站稳脚跟,你看妙娘,就因为生了倦哥儿那么好的儿子,又生了对龙凤胎,妹夫才对她唯命是从的。”

  薛氏嘴上“嗯”了一声,心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她家大姑姐可是能让姐夫程晏殉情的人物,连郡主都看不上眼,官位不要都要和她厮守,可不是什么生了儿子才如此的。

  她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第140章 天才

  客人走后,妙娘沐浴完,都没有心情护肤,直捶着腰喊累,看远处的程晏还在几案上奋笔疾书,她嘟着嘴道:“人家腰酸,你也不能多关心一些。”

  程晏这才抬起头道:“要不要我替你揉揉?”

  “算了,不必了,就是想你看看我今天美不美。”其实今天这种场合妙娘也参加过很多场,只是今天看到五娘,她莫名有些心酸罢了。

  据说曹澄本人都没有苛求再生儿子了,偏偏五娘却愈发觉得对不住曹澄,更要生。

  程晏认真端详了她一眼:“美,怎么样都美。”

  他又放下笔,看着妙娘道:“要不要我陪你聊会儿天?”

  妙娘赶紧摆手:“你还是忙吧,我可不敢打搅你。”她知道程晏就是个工作狂性质的人,现在为了她还特地挪到卧房里,但是他这个人啊,事情不忙完不会休息。

  “不打紧,陪你说话怎么叫打搅。”程晏笑眯眯的。

  还起身替她揉腰,揉着揉着就变了味儿,妙娘推了推他:“你还是去办公吧,要不然擦枪走火可不好。”

  程晏噘着嘴,始终不觉得满足,还是妙娘用手替他纾解一次,他才舒了一口气。

  “妙娘,我想抱会儿你。”程晏喜欢抱她。

  妙娘顺势坐在他腿上,又把今儿五娘的事情说了:“五姐她又有了,有时候我都后怕,若是我这般,是不是也要这样无休止的生?”

  程晏斩钉截铁道:“不会的,如果你真的想要个儿子,那我肯定就过继了。”

  “骗子。”妙娘戳戳他的胸膛。

  “有什么好骗你的,因为妙娘就是我的宝宝。”

  难得妙娘脸红,嘟哝一句“太油腻了”,听闻此言,程晏更是大笑。

  夫妻二人腻歪了一阵,以妙娘困倦了,才作罢。

  次日一早,程晏用冷水泼醒自己,发现下巴冒青茬儿了,虽然他很想留胡须,因为美须是时下男子最时兴的,但妙娘说留胡须是老头子,他要是留了就不好看了,因此程晏还是忍痛剃掉了。

  妙娘则是睡了个懒觉,反正现在家中没有长辈,她大多数时候也不用很早起床。

  睡足了觉,脸色都红润很多,正好下人送了账本来,这是妙娘近来在京中买的宅子,全部修缮后准备放租,正好这是最近一批的租钱。

  除了必要开支,其实程家不是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奢靡,一应器具都是旧年的,食物也不会奢靡,再有平常穿着,三个小孩子在家里都不准穿那种繁复绣花的,就是出去才会做些好衣裳,妙娘自己也是如此。

  “这些添上,咱们庄子上送了米和不少菜过来,一定要好好保存,尤其是豆子腌制成豆豉,还有新米存着,拿陈米出来用,再有……”

  她和程晏其实性格差不多,做事情巨细无遗,而且提前先想好,做起事情来自然就非常流畅。

  该做的慈善一点不少,该省的钱一点也不能少。

  顾成家的就对来喜家的道:“你听好了,先去厨上安排着。”

  “是。”来喜家的不敢耽搁。

  都认为程家生活精致,其实压根不是,只是花样多,关键是二奶奶顾氏非常会办事,就比如昨日宾客们赞不绝口的糕点,全部是厨下人提前做出来的,但是点心单子都是二奶奶给的,都不是很复杂但是很可口的点心。

  又比如茶水,女眷喝的花茶也多是平日采集烘焙制成,甚至是几碟乌梅杏干也大多是自家做的。

  毋须花费什么银钱,至于家中还自有铺子田庄,偶尔小爷们想吃些新鲜的才出去买。

  下人的工钱倒是发的非常及时,而且赏罚分明,所以下人们都非常满意。

  不说旁的,就说肖太后娘家的人,外面看起来显赫的很,结果下人工钱还不按月发,好几个月才发一次,比起程家差远了。

  程家对下人是三节五礼月例照发,四季衣裳那也是不用愁,最令人感动的是下人得了重病,程家也不会吝惜药材,有些孤寡老人,还给他们养老,因此谁都很拼命。

  当然,若是持身不正之人,赌钱爱惹事甚至出卖主家的,下场也绝对是最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