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1章 初具规模(1 / 2)


为了赶上OICW项目的进度,一个月之后,FN公司向美军招标项目组提交了二十支测试用枪,D&F公司也交付了一批测试枪弹,即最先开发出来,已经开始小规模生产的6毫米埋头弹。

在王栋看来,拖上一个月已经差不多了。

6毫米埋头弹一直在生产,哪怕产量不是很大,也能满足测试需求。

至于FN公司提交的样枪,其实是用SCAR改进而来,更换了枪机、枪管与弹匣,机匣与枪托等部件来自SCAR。

按照美军的要求,FN公司为样枪提供了四种不同长度的枪管。

测试的第一阶段,主要检验枪弹的性能,在达到美军提出的基本指标之后,才会进入枪械测试阶段。

用SCAR改装的测试样枪足以应付。

只是,在外界看来,D&F公司的动作快得出奇。

要知道,D&F公司刚刚收购了FN公司,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整合两家公司的资源。

在这个时候,D&F公司却把重点放在了OICW项目上,还拿出了小口径埋头弹。

显然,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想到,D&F公司收购FN公司,其实就是为了在OICW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得到了BAE系统公司的全力支持,毕竟BAE系统公司是OICW项目的一级承包商。

换句话说,D&F公司不过是BAE系统公司的打手。

虽然这并不是事实,但是王栋一点都不在乎。

有BAE系统公司遮风挡雨,哪点不好?

此外,王栋也没有把OICW项目当回事,根本没有想过帮助BAE系统公司拿到美军的订单。

只是,6毫米埋头弹的测试表现,多少让王栋有点意外。

因为晚了数个月提交样枪与枪弹,所以美军单独对6毫米埋头弹进行了测试,随后就公布了测试结果。

6毫米埋头弹的各项主要性能都超过了H&K公司的小口径埋头弹!

唯一不足的是,6毫米埋头弹更大,也更重,携行能力稍微差一点,不过已经达到了美军的要求。

这个测试结果,早就在王栋的预料之中。

虽然按照赵禹所说,小口径埋头弹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随着弹药技术发展,肯定会被通用枪弹取代,但是得益于更大的尺寸,6毫米埋头弹能装填更多的发射药,枪口动能远远超过了H&K公司的小口径埋头弹,主要性能指标肯定更加出色,取得更好的测试成绩也就不足为奇。

奇怪的是,美军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基础性能测试。

OICW项目拖了十几年,有必要急于一时吗?

还有,D&F公司提供的只是测试用的普通枪弹,采用的是普通硬质弹头,测试结果不具备说服力。

要知道,在枪弹的基本尺寸确定下来之后,依然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拿5.56毫米NATO弹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等北约集团成员国研制出了数十种枪弹,而提供给美军特种部队的M995型枪弹,穿透能力远远超过SS109弹,综合性能足以跟M80枪弹媲美。

显然,美军没有理由做出如此草率的决定。

除非,另有所图!

其实,这正是王栋担心的问题。

在把样枪与样弹送往美国进行测试之前,尼古拉斯提供了一条情报,美国国防部长已经钦定了蓝队的方案。